白蟻防治效果評估
一、白蟻密度下降率計算方法
白蟻密度下降率主要是比較白蟻控制前后密度的變化,大部分有害生物都是把密度下降率作為評估的依據,由于白蟻密度的測定比較困難,因此,一般不用白蟻密度下降率來評價白蟻的控制效果。
白蟻密度下降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白蟻密度下降率=(滅后密度—滅前密度)/滅前密度*100%
計算結果正值表示密度上升,負值表示密度下降。
在應用餌站監測白蟻的過程中,可獲得餌站陽性率指標,通過長期監測可獲得白蟻的尋食活動與區域隨時間變動而出現波動,同時也可比較不同時間段餌站陽性率的變化。
白蟻密度下降率=(滅后陽性率—滅前陽性率)/滅前陽性率*100%
二、效果評估原則
1、可比性
進行防治后的效果評價,需要有一個參照物,即控制前的白蟻密度或侵害狀況與控制后白蟻密度或侵害率相比較。為了保證這種比較結果的真實可靠,必須做到控制前后所采取的密度監測方法或侵害狀況調查方法要一致。比如,采取相同的方法、工具或設備、時間、地點、操作人員。
2、準確性
為了獲得可靠、可信的結果,以正確指導防治工作開展,或正確地驗證某一藥物或措施的效果,必須準確地采集現場的各種數據。對于白蟻的防治,還必須準確地判斷白蟻侵害與活動的跡象,如蟻路、分飛孔、通氣孔、排泄物、汲水線、菌圃等,以判斷蟻巢是死巢還是活巢。
3、及時性
及時開展效果的評估對于正確地評估防治效果極為重要。由于白蟻的壽命相對較長,巢穴中無性個體可以活2-3年,蟻王、蟻后壽命更長,再加上原始生殖蟻死亡后,可由短翅補充繁殖蟻繼續維持巢群的發展,因此有人認為臺灣乳白蟻巢群的壽命可達40-60年,甚至更長。所以巢群的死亡才是判斷白蟻防治效果的最終依據。因此,判斷白蟻的滅治效果,需適時評估,不可無限制地延長。
三、效果評估常用方法
白蟻防治效果評估主要是觀察是否仍有白蟻活動,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檢查法和餌站檢測法。
1、直接檢查法
直接檢查蟻巢、蟻路、蟻道或泥被、泥線中是否有白蟻活動。對白蟻種類滅效檢查的方法可以不同,如檢查乳白蟻滅效,可用螺絲批插入巢內,拔出時,在螺絲刀上嗅聞是否有白蟻尸體腐敗的臭味,在近洞口處是否有大量尸體堆積成團,尸體上長滿霉菌,發酵腐敗等;檢查土白蟻的滅效,可采用找死巢中長出的碳棒菌、鹿角菌等予以確定。
2、餌站監測法
在白蟻活動的范圍內設置木柱或餌站,木樁一般采用松木,規格為5cmx5cmx30cm,使用時垂直插入地下;餌站分地下型和地上型,地下型餌站設置在建筑物內的蟻道上。定期查看白蟻蛀蝕情況,用于監測白蟻的活動,又用于殺滅白蟻效果評估。
以上方案由廣州康雅專業殺蟲滅鼠公司提供,版權歸屬廣州康雅殺蟲滅鼠公司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同類文章排行
- 開學季,學校幼兒園全面消毒
- 華南創新園更換鼠餌屋
- 悶熱夜晚當心蛇出沒
- 沐足店蟑螂情況檢查
- 居家必備--滅蟑盒子
- 物流園貨物消毒處理
- 康雅殺蟲人員試用新款滅蚊機器
- 知識城大廈餐廳老鼠困擾解決了
- 石崗村綠化樹木全面滅白蟻
- 廣州康雅殺蟲公司專注滅鼠服務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